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凯发会员官网|孩子不自信怎么办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6:53    次浏览

提问两位家长的留言问题1:提问人:亚亚妈妈亚亚(男孩,3岁)会在想玩哪个玩具或者游戏的时候说:妈妈我可以玩这个吗?如果我不答应,他就不会去拿那个玩具玩,但是他会委屈地哭!如果他一犯错,他看到大人要生气了,就哇哇大哭!我觉得他太听话了,怎么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皮一点。问题2:提问人:夏儿子(6岁)上大班,放学回家儿子告诉我,老师让他当管理员,看着那些不听话又调皮的同学。可有同学在打架,他却让别的小朋友去告诉老师!我问儿子:你是管理员,为什么让别的小朋友去告诉老师?他说他不敢。不光在学校这样,在家也是很胆小,请问怎么办?点击音频,直接收听应光老师的回答 应光老师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欢迎每周五收听应答。感谢两位家长朋友的提问。与很多家长苦恼于孩子“调皮捣蛋”、“胆子太大”不同的是,你们认为自己的孩子“太听话”、“有点胆小、不够自信”,这个问题确实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。提问1中的@亚亚妈妈说,孩子在玩玩具时,如果家长不让玩,孩子能克制住自己不去拿,但是会委屈得大哭,提问2中@夏的孩子作为大班管理员,遇到问题不敢告诉老师,家长觉得他在学校和家里也都表现得比较胆小。两个孩子一个3岁,一个6岁,他们的这些表现都与3-6岁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相关。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,其中3-6岁这个阶段主要特点就是:主动性对内疚感的冲突。对于3-6岁的孩子,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支持并鼓励,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,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,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,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。反之,如果成人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,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,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,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……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,因此孩子也容易有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、太听话、怕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等表现。那么,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发展主动性、建立自信呢?孩子因为想去拿玩具但父母不允许而流眼泪,和孩子看到大人生气会哇哇大哭是一个道理,都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但是又很想符合大人的要求,当他和大人的期待不一致的时候,孩子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,于是孩子会充满委屈和挫败感。当孩子难过哭泣时,家长可以抱抱孩子,告诉他:“爸爸妈妈是爱你的”,让孩子体验到爸爸妈妈仍然爱此时的他。而不是急于去把他从难过中拽出来,更不要批评说“哭什么哭,男孩子怎么能流眼泪”这类话。我们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,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,同时感受到爱和支持。 孩子在表现出不敢做一件事的时候,一般是因为没做过,或者是担心做不好,像问题中的两个孩子就表现出这种顾虑,亚亚会担心犯错了家长生他的气,夏的孩子可能担心把问题告诉老师后同学不喜欢他。这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。我比较建议夏和孩子一起分析,告诉老师和不告诉老师的利弊和结果,并告诉孩子说爸妈会尊重他的选择。对于孩子来说,如果他有好的体验的事情,通常他会比较有勇气去尝试,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不妨给孩子创造更多有成功体验的机会,让孩子增加勇气。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是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关键。孩子小的时候,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,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过的话,都是形成孩子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。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,并将它指出来,给予正向的肯定,孩子也自然而然会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,进而建立自信心。虽然现在很多父母认同肯定和赞美孩子的重要性,但是也有一部分父母因为担心孩子骄傲而吝啬于肯定孩子,我们肯定孩子是真实的赞美并不是夸大其词。对于自我评价比较低的孩子,更需要大人的肯定帮助他建立自信。在孩子尝试某事失败的时候,我们更需要向孩子表达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努力,在孩子遇到困难时,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。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。心理学家罗杰斯说: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,这句话是再恰当不过的一种表达。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:当孩子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,孩子达到了爸妈的要求爸妈才会满意的话,孩子心里就容易怀疑自己。特别是一些父母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的要求,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变得紧张、焦虑、不自信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每个孩子各有特点,特点没有好坏。在我们身边,很多“胆小不自信”的孩子做事缜密周到,关注他人的感受,因此也成了很受欢迎的人。如果孩子知道,他们不管在外面遇到了什么,“我爸妈都是爱我的”,那么他心里就会非常踏实,他会充满力量,也会变得“皮实”,他也会更愿意勇敢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,更加自信快乐了。让我们一起学习,做更好的父母!应答【应答】为了解答家长在育儿路上遇到的困惑、陪伴父母一起学习,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特推出此栏目。如果您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一些问题,欢迎和我们互动交流。【提问方式】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提问,欢迎您的参与!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【新东方家庭教育】